到新公司已經滿兩週了。
憑良心說,對目前工作成就感並不高。
我傾向的解釋是目前所接觸的層面少,
導致技術性或專業性較低,而非整個工作性質所致。
之所以會寫這篇日記,是因公司發的一本書:《台積DNA》
坦白說,這書之前就想買了。
只是沒想到他來得這麼快,謝謝廠長。
他本該是本激勵人心的書,為何惹得我一股沉悶?
首先,是誠信的問題。
無論在T或是U,他們都強調誠信,誠信是公司的根本。
一開啟網頁,星X的消費性節目,沸沸湯湯。
大家都不在乎歌手謊報年齡,只在乎歌聲。
很好,對事不對人,欣賞他歌唱天分。
但誰又看到他偽造文書的一面?
這不用起訴嗎?這不該離開嗎?
這是現代人心中可原諒的錯誤嗎?
誠信,早已蕩然無存。
日本政客或藝人,可以因為些許的弊案或緋聞,斷送職業生涯,
甚至以死謝罪。
外國閃電請辭或自盡的人亦不在少數。
誠信,是人的第二生命。可惜早已成為歷史。
其次,是因為成就感。
今天問了些工作上的問題,也許真的是太細微了,
好像讓小老大招架不住。只說那是RD給的。
成大校訓:"窮理致知"。
老實說,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工作,只要請高中生就行了。
當初願意落跑到這邊,也是衝著他第一的稱號。
Trust the Leader, Trust T.
我並不是要追求升遷或是好的表現,只是想對得起自己。
應該跟以前在U接觸較多RD的工作有關,
以為追根究底是解決問題的精義。
當然以實際順序,是處理問題優先,再求真正原理。
但一知半解,實在不像一個第一企業的員工。
難怪當初許多轉到U的同仁,暗地都被質疑,
為啥在T這麼久卻啥都不會。
不過這樣比較也不公平。
以前的指導者當過VENDER,待過MODUL,也進過智權會。
他的年資與經驗,不是六個月的新人能比擬的。
好懷念他,當初也很想把他挖空,只可惜一切都這麼突然。
工作上的成就感,是上班的動力。
再來,自我期許,已成了唱高調的代名詞。
也許公司發的那本書,洗腦的意義大於員工的受益。
這種心戰課程,國軍也搞過,我也對班兵搞過。
但是,這種自我期許,
錯了嗎?
張忠謀在台大演講,提到台大人應期許成為領導人。
我很贊同。
但這不是台大人的專利,而是知識份子的使命。
台大學子享受國家豐富資源,更應有義務擔當起這份重擔。
然而實際上,有多少台大學生瞭解領導人的意義?
冷嘲熱諷的人,為數不少。
這也是導致赤進會遲遲無法拓展。
所謂赤進會是赤足共進會,
RARE FOOT COOPERATE ASSOCIATION (RFCA)
也是掛在我ID前頭的四個字。
赤足,取自建中五十屆畢業生的畢業紀念冊主題。
一雙紅色腳印踏在黑烏烏的封面上。
赤足,就是光腳,我們引伸為白手起家的象徵。
台灣以前由中小企業起家,多的是白手拼出來的實業家。
隨著世代轉移,大企業的發展限制了許多新公司的萌芽。
新一代的年輕人,難以自己的能力開創新的大版圖。
除非投身大企業,為他人賣命。
或許闖出一番新天地,卻依舊是那企業的另一種投資。
赤進會的成員,相扶相持,不離不棄。
投身各產業,掌握多種資源,齊心推動社會脈動。
讓赤進會成為各界的領導人,不讓人心這般腐朽沈淪。
這夢想離現實太遙遠了。
讓台灣發光於世界,
建立台灣人民的認同感,
甚至凝聚成一股民族信仰,
似乎太難了......
沒人記得五四運動的澎湃。
沒人再談愛國救民的熱情。
一切都隨著歷史淡去。
當台大人忘了椰林與傅鐘,
而建中人忘了紅樓與沙漠,
人民究竟記得什麼?
他們不過是盲從的抬轎者罷了。
而我,卻成了等著刷薪資帳本及股條的大頭呆。